美国遭当头一棒!执意“卡脖”芯片对抗中国,盟友却横插一脚
因为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已经和美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科技战”,尤其是围绕着半导体等产业展开。此前,美国试图通过利用半导体“卡”中国“脖子”,如今中国也是在不断努力,试图打破美国的技术壁垒。近日,德媒就指出,在中美韩等国投入巨资扩大芯片产业的时候,欧盟也加入了这场角逐。
据了解,在2月8日,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就公布了《芯片法案》。这个法案中提到,到2030年,欧盟将投资450亿欧元用于支持芯片生产、研发,更重要的是建设大型芯片制造工厂。具体来说,这450亿欧元将拆分成几部分,300亿欧元促进芯片产业,120亿欧元用于量子芯片等试点项目,剩余的投资将用于激励欧洲企业。欧盟的目标是,在2030年,在全球芯片生产份额翻番,增长到20%。
德媒还透露,欧盟委员会希望能够加快审批程序,同时放宽对援助的规定,方便欧洲企业能够尽快得到这些资金。除此之外,欧盟也要求监控芯片产业,在极端情况下可能还会考虑发布芯片出口禁令,就连技术也禁止对外泄露。
当下全球仍然面临“缺芯”难题,欧盟为了推动未来自动驾驶、工业4.0、人工智能以及超级计算机等项目,就需要保障能够实现芯片的自给自足。 布雷顿表示,欧盟有意建造2到4家超级芯片工厂,开始生产小于2纳米和节能的芯片,在世界市场上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
其实,芯片长期以来被视为了基础性产品,但因为美国对中国的种种行径,这种产品也成为了重大的地缘战略因素,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冲击,导致了全球出现缺货的情况。这也暴露出了欧洲对亚洲和美国芯片制造商的依赖,在法媒看来,马克龙一直试图实现欧盟的战略自主,从芯片领域入手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欧盟能够摆脱对美国芯片的依赖,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新的芯片供应商,将会让欧盟的国际地位水涨船高。
德媒指出,想在芯片领域崭露头角并不容易,不是砸钱那么简 单。首先,完全的芯片自主本身就并非容易实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在原料、设计、封装、测试等全环节上实现全部掌握。德国芯片企业英飞凌虽然在汽车控制系统方面表现极强,但并非意味着该公司在其他领域也有较强的能力。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欧洲想实现绝对的芯片自主很难,也需要消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对于一个由多个国家组成的欧盟来说,想要实现并不容易。除此之外,芯片产业的发展周期很长,虽然建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但并不意味着引入了几条生产线,就可以生产芯片,后续还需要在人才、土地、配套设施以及原料等多个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 。
一般来说,从建厂到生产出成熟产品至少需要数年时间,而且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曾明确指出,想要建造一个大型芯片工厂,耗资将在200亿美元左右。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欧盟投入450亿欧元可能并非够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欧盟本土没有芯片产品大客户,如果欧盟真的生产出了足够的芯片,还需要和其他地区的芯片供应商竞争。如果欧盟内部无法将芯片消耗,对欧盟的芯片产业也将是致命打击。
而且,欧盟的工业制造能力已经明显下滑,增大投入是做强半导体产业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想在短期内就看到效果还是欧盟太过于急功近利。中国在制造业上有着成熟的体系,也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这只会刺激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向前进,而欧盟似乎并没有这样的因素推动,所以欧盟未来的芯片发展可谓是前途未卜。
俄罗斯90%的芯片靠进口,为何不怕美国制裁?中国能效仿吗?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俄罗斯是老牌军事强国,但芯片产业却发展得一塌糊涂,高达90%的芯片依靠从海外进口。
与此同时,俄罗斯长期遭遇美西方的芯片制裁,但俄罗斯却说不害怕芯片被卡脖子,因为它根本没有被卡。
这又是为什么呢?俄罗斯的芯片路线中国可以效仿吗?
芯片制造到底难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美国利用芯片出口限制等措施,就能够将一个国家的芯片行业弄得人仰马翻,但如果知道芯片到底是什么,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简单来讲,芯片实际上是“集成电路”,即将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要用到的零部件集合在小小硅胶片上。
现在芯片在工作生活中早已无处不在,稍微复杂一点的电子设备都要用到芯片。
最初芯片产业是用电子管来传导电流,而前苏联是研究这一块的“鼻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电子管技术位居全球首位,曾借此研究出人类首个“洗衣机自动排水计时器”。
如果按照当时的发展势头,现在可能也轮不到美国卡俄罗斯脖子了。但恰恰在电子管要发展到集成电路时,前苏联研究了一下认为没啥搞头,还不如电子管稳定,于是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向电子管小型化。
与此同时,研究集成电路的国家也遇到了最大的难题。电子管耗电大、体积大、不稳定,而单个集成电路要用到大量电子管。
以美国首台电子计算机为例,当时这台在1946年诞生的计算机有17468只电子管,还有成千上万的电容、电阻等等,导致该台计算机重达30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研究出了晶体管,晶体管跟电子管的作用一样,但没有电子管体积大等弊端。基于晶体管的诞生,基尔比在1958年成功制成全球首块集成电路。
后来研究人员又将集成电路移植到硅材料上,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我们经常看到的芯片。
如今随着需求增大,芯片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但问题在于,如何利用技术工艺将上亿个晶体管变成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即纳米级芯片。
我们经常会看到3nm、5nm、7nm等字眼跟芯片二字同时出现,这些数值跟单位实际上是指处理器的蚀刻尺寸。
更直白一点来讲,就是我们能够将一个单位的晶体管刻在多大的芯片上,这肯定是晶体管越多、芯片越小越好。
目前单是一块7nm芯片就需要用到4000道技术工艺,绝大部分国家都不具备量产此类芯片的能力,只能不断从美国等国家进口。
表面上来看,芯片生产链跟供应链遍布世界各地,但实际上真正可以生产高端芯片的机器大多都来自西方国家。
就算这些生产芯片设备生产商不是美国企业,大概率也要用到美国技术、原料等等。可见美国之所以敢随意利用芯片卡其他国家脖子,是因为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不过对于俄罗斯而言,美国芯片制裁大棒似乎毫无杀伤力。
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被美国卡脖子
首先,俄罗斯压根没有“脖子”可以被卡。
上文提到前苏联曾是电子管领域的“佼佼者”,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也曾尝试过将这些老本事捡起来,想要自己研究芯片跟光刻机。
但新生的俄罗斯在晶体管跟集成电路领域没有什么技术积累,同时还缺乏经济支撑。
目前打造一个7nm芯片生产工厂大约需要200亿美元,这相当于造一艘航母。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想要白手起家十分困难,最终研究芯片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
由于俄罗斯自身都没有建起完善的高端芯片生产链,自然也不存在芯片生产工艺依赖美国等问题,而美国想要在生产上卡俄罗斯也无从下手。
其次,俄罗斯对民用芯片需求不大。
俄罗斯有90%的芯片依赖进口,但这不代表俄罗斯非要进口芯片不可。
芯片可以分为民用芯片跟军用芯片,民用芯片主要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受消费习惯等各种因素影响,俄罗斯国内市场对芯片需求量不大。
有关数据显示,俄罗斯本国芯片需求还不到全球的2%。 因为需求量不大,俄罗斯买一次可能就可以用很久了,还可以直接购买成品,就算美国打算断供,效果也不如预期。
从实际出发,美国想要完全阻止芯片或者电子设备流入俄罗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俄罗斯根本不怕美国不卖芯片。
最后,俄罗斯军用芯片可以自给自足。
美国对俄罗斯实施芯片限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早在苏联时期美国就开始严防死守,因此俄罗斯一开始就没有想着要大量从美国进口芯片。
尤其是在军用芯片方面,俄罗斯更不可能让美国有机可乘。目前军用芯片对技术工艺、生产设备的要求并不高,没有光刻机也可以生产芯片。
同时俄罗斯在微电子方面已经取得诸多突破,激晶体振荡器等技术都可以用于芯片生产。
因此俄罗斯最终选择了一条看似“摆烂”的路线,即民用芯片依赖进口,军用芯片自给自足,但我们能不能学习俄罗斯这种做法?
中国芯片仍需破局
先说答案,俄罗斯的做法在中国行不通,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容易被其他国家卡脖子。
第一,中国对芯片的需求跟俄罗斯不是一个量级的。
第二,中国有14多亿人,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中国芯片需求量远大于俄罗斯。
有的人可能以为就计算机和手机用到芯片,但现在基本上绝大部分电子产品都有植入芯片,比如医院检测设备、洗衣机、烤箱等等。
另外,很多设备里面不只有一块芯片。比如,我们日常用到的笔记本电脑不止CPU有芯片,内存条等零部件也有芯片。可见芯片的用途的相当广泛的,而中国对芯片的需求量位居全球首位。
如果我们像俄罗斯一样放弃打造完善的芯片生产链,那么我们只会更容易受外国垄断影响。
第二,中国芯片产业需要独立自主。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庞大的市场需求必定会催生生产,加上又遭遇外国垄断,因此有许多优秀的中国企业走上芯片自研道路。
在自身技术、设备有限的情况下,这些中国企业可能需要依赖从海外进口技术工艺、生产设备等,然后再慢慢发展属于我们的技术设备。
如果我们选择直接从海外进口芯片成品,那么这些中国企业的发展会变得更加困难。
第三,现代化战争对芯片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代化战争已经不是比拼谁人多、武器多的问题,而是比到底谁打得准。
比如,西方的反坦克标枪导弹安装有200多个芯片,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精准命中打击目标。
但想要打得准不仅要求导弹等武器提高精准度,还要求拥有强大的情报能力、卫星定位能力等等,这都需要用到芯片。
尽管俄罗斯可以实现军用芯片自给自足,但从长远来看,未来提高武器性能对芯片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因此俄罗斯已经在今年提出计划研究28nm、14nm芯片。
近年来,中国在芯片领域也取得诸多突破,比如清华研究人员成功研制超高速光电模拟芯片。据介绍,该款芯片算力是现在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多倍,这将极大限度地缩短运行时间。
自研芯片的道路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从内里来看,不外乎国家扶持、资本投资、市场竞争、科研创新几个方面。
只要我们在这几个方面齐头并进,那么中国实现高端芯片自给自足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志民:卡我们脖子的“芯片”到底是什么?
2.中国工业报:我国芯片领域实现新突破!
相关问答
全币种国际芯片信用卡VISA白金值得申请吗-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我行全币种信用卡有以下特点:1.周游列国,刷卡无忧,免收货币兑换手续费。2.自动购汇,人民币还款。3.高额旅行保险赠送。4.无附加条件免年费。5.该卡...
visa卡都不带芯片吗?-其他问题知识问答-我爱卡
[回答]不一定,新发行的visa单标卡是芯片卡,但visa+银联的双标卡就是磁条卡。芯片卡就是磁条卡的升级版,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储密匙、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
磁条卡和芯片卡的区别是什么?-其他问题知识问答-我爱卡
[回答]磁条卡和芯片卡的区别是安全性不同。芯片卡有集成芯片,卡片存储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可以同时处理多种功能,具有安全性好、...
芯片卡会被消磁吗?
芯片卡没有消磁这一说里面是有一个芯片和一组线圈。卡机以电磁感应给芯片供电,并通过线圈进行信号交流。如果是太强的变化磁场或许会烧坏芯片?但是没有消磁...
建行信用卡是芯片卡吗?|建行信用卡_融360
[最佳回答]如果你的信用卡是双标识卡,即银联-VISA或者银联-万事达的,那么到目前为止是没有发行IC芯片卡的,在这点上,其他银行也是一样的考虑到芯片卡的安全性,...
芯片卡能复制吗?
银行芯片卡能被复制。芯片ic银行卡能被拷贝。金融ic卡又称之为集成ic银行卡,是以集成ic做为媒介的银行卡。芯卡存储量大,可以储存密钥、个人数字证书、指纹识...
美国卡28nm芯片对比亚迪的影响是什么?
美国卡28nm芯片对比亚迪有影响吗?应该影响不大,比亚迪作为国内最大的IGBT厂商可以做到自足自给,但是汽车芯片大部分用不到28nm,55nm左右就可以了,这些对比...美...
SIM卡、USIM卡、ICCID、IMEI、IMSI含义是啥?
SIM卡:手机里的那个小卡;USIM卡:兼容SIM,3G4G用;ICCID:卡的芯片编号,印卡边上。激活时用;IMEI:手机的硬件编号,可做假。我国不管。韩国日本会管;IMS...SIM...
磁条卡和芯片卡的区别是什么?
银行芯片卡比磁条卡更安全。区别:银行芯片卡卡有集成芯片,磁条卡没有集成芯片,使用磁性记录介质记录信息。芯片卡又称集成电路卡,它是在大小和普...银行芯...
芯片卡别称?
芯片卡的别称是ic卡。芯片卡的别称是ic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