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精”冯鑫的生意经和炼金术神器
山西阳泉人冯鑫又一次站到了各种各样的镁光灯下。
和之前的若干次一样,这一次,他依旧是在为他的“第二次创业项目”暴风魔镜站台背书——5月31日,暴风魔镜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举办了名为“移动VR 2.0:虚拟现实新篇章”的新品发布会。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暴风魔镜的产品就已更新到第五代。而此时,虚拟现实风潮始作俑者Oculus的实验性产品Oculus Rift消费者版本才开始面世,被HTC寄予厚望的Vive也才实现初步量产。
一切看起来好像很完美,暴风魔镜似乎跑到了前头,身材并不高大的冯鑫,就像《魔兽世界》里最出色的“地精”商人那样,又一次抓住了巨大的商机。
冯鑫的炼金术神器
在《魔兽世界》中,地精曾经是科赞岛上巨魔的奴隶,长期被迫挖掘卡加矿石,与卡加矿石的长时间接触让地精变得令人吃惊的狡猾和聪明,从而创造了自己的工程学和炼金术神器,推翻了巨魔统治并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这和冯鑫一样!
在金山、雅虎中国的从业经历,让冯鑫得以跟随雷军、周鸿祎等互联网“巨魔”,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虽然在选择创业自立门户之时,四处寻求帮助的冯鑫并没有得到老上司雷军和周鸿祎的援手,但最终还是依靠自己东拼西凑的50万元创业资金,创建了自己的城邦。
和雷军、周鸿祎相比,冯鑫显然更加本色和质朴,却同样的狡猾和聪明!
注意,狡猾和聪明并不是贬义词,恰恰相反,对于一个商人而言,它也是最高的赞誉。
毫无疑问,暴风影音是“地精”冯鑫的“工程学”,也是其在互联网领域得以立足的根本,至于承载了虚拟现实无边想象力的暴风魔镜,则是冯鑫的炼金术神器。
在2015年3月创业板上市的半年之前,暴风科技组建北京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将一个刚刚在美帝兴起并在全世界大热的概念“虚拟现实”复制到中国。
这一战略性举动,不仅绘制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资本故事蓝图,也给自己冠上了中国“虚拟现实布道者”的江湖诨号,而发行价7.14元的暴风科技在上市之后连续拉出40个涨停板,股价最高时达327元,市值一度突破330亿。
江湖哗然,舆论沸沸,暴风科技更被称之为“妖股”。
彼时,许多人以为暴风魔镜的使命已经完成,很快就会被抛弃,让人意外的是,冯鑫竟是来真的。
换一个跑道和你拼
如果有人还记得2015年11月18日,在“虚拟现实引爆日”发布会现场,冯鑫表示要All in,就会知道他对暴风魔镜的决心。
All in,是赌场术语,意为“梭哈”、“押上自己的全部”,赌神周润发每次决胜之前,都是一把梭哈,这既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一种有钱任性、不管不顾的决绝。
当然,这可能也包含着冯鑫的某种无奈与策略。
在视频领域,如果说合一(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网是第一集团,暴风影音只能算是第二阵营。受制于之前的资金和成本压力,和他们相比,暴风一缺版权优势、二缺原创内容,用户数量也远远不如。
虽然上市之后手握大把现金的冯鑫也提出了“DT大娱乐战略”,计划“以暴风影音、暴风魔镜、暴风TV、暴风秀场四大业务为主,VR、TV、秀场、视频、文化、游戏、影视、国际多中心布局,通过集团联邦制和公司合伙人制构建联邦生态模式”,收购了稻草熊影业、立动科技、甘普科技等一系列公司,但江湖格局已定,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快速缩小。
既然这样,那就不如换一个跑道和你拼!
虚拟现实是下一个互联网风口,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自不必再说。冯鑫和暴风魔镜的动作,也是国内同行中最积极、最频繁的。
建立VR开放平台,设立VR基金扶持内容创业者,和北京电影学院共建“北影暴风VR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此次发布的VR ROM——Magic UI系统,还有频繁参与各种发布会、娱乐节目的VR直播和录制,完全一副产学研通杀的架势。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暴风魔镜的产品体验不好,根本就是一副眼镜盒子,而频繁参与各种活动根本就是凑热闹,除了秀存在之外并无太大意义。
但是,把售价200元的东西和售价3000元的东西相比本身就不公平,就像拿小米和苹果相比不公平一样,更何况虚拟现实不过是棵幼苗,即便是Oculus Rift和HTC Vive,也并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虚拟现实的想象,它们存在的意义全都一样:“试探”。
试探用户的反应、试探市场的反应,乃至试探资本的反应,并因此制定后续的动作。至于看起来打酱油的频繁动作,资本上有个词叫“布局”,企业经营上有个词叫“占位”,本身就是需要秀存在来实现的。
这才是冯鑫的生意经!
更深一层的考虑是,虚拟现实的争夺刚刚开始,培育市场必然产生亏损,为了不拖累上市公司暴风科技,冯鑫毅然将暴风科技对暴风魔镜控制权让出,持股比例压缩到20%以下。
千万不要小看地精
在《魔兽世界》中,与巨魔、兽人、精灵等相比,除了超强的工程学和炼金术无人不知外,地精的存在感稍弱。
一如暴风科技,除了一夜爆得大名的“妖股”,似乎存在感也不甚强。
正如现在一谈虚拟现实必提暴风魔镜一样,人们只会关注第一第二,谁会在乎江湖的哪一个角落正在酝酿什么样的风暴?
不过,千万不要小看地精。
逐利是商业天性,挣钱是企业第一要义。对于投资者和员工来说,一切不能赚钱的企业都是臭流氓,在这一点上,冯鑫和暴风科技堪称优秀。
根据暴风科技《2015年年度报告》,其2015年总营收6.5亿元,同比增长68.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313.23%;而在2016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9亿元,同比增长106%。
至于虚拟现实,冯鑫称之为“自己的第二次创业”,而无论是资本上的布局还是产品上的占位,暴风科技都已经取得了先手。
不要小看一个“虚拟现实布道者”的诨号。在群雄逐鹿的时候,冯鑫只要让暴风魔镜的产品不落后于国内同行,面对BAT的杀入不至于溃不不成军,自然便会获得回报——这就好比历史上的每一次起义,最先扯起大旗的那一只军队最后都会被供上神坛一个道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冯鑫和暴风魔镜就100%成功,因为环境依旧恶劣。
虚拟现实的伤心小箭
当前,国内虚拟现实企业和创业者都在讲“内容,还是内容!”,有时候谎话说了一千遍连自己都相信了,更何况这还不是谎话。
但事实上,对于一个立志成为平台和领军者的虚拟现实企业来说,技术,尤其是底层构架、芯片、传感等硬件技术才是核心,也是急需克服的瓶颈。
人们之所以众口一词高呼“内容”,不过是因为技术门槛高、投入回报周期长,而内容不仅更适合中小创业团队,也更容易讲好故事,让投资人心甘情愿掏荷包。
但是,由此带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是,当用户抱着猎奇心态购进某部虚拟现实头盔,却因为颗粒感、眩晕感、画面模糊,乃至卡顿宕机等问题,十分钟不到就将之弃如敝履之后,心理阴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让其不再信任虚拟现实。
——这就好比满怀期待去撩拔前路上一个身姿妖娆的姑娘,待她一回头却发现是如花,一根伤心的小箭直刺胸膛,疼痛无法复原。
而这些因为购买被企业报表记录为产品用户的人群实际上将再不存在,品牌要将其挽回恐怕需要付出此前十倍乃至百倍的代价。
一个值得担心的情况是,在全社会均浮躁无比的大背景下,当这个行业的所有人都把目光盯在资本运作层面,对于真正有价值的核心技术、产品创新便未必会有太大的兴趣。
事实上,从包括百度腾讯和阿里在内发布的虚拟现实战略来看,寄希望于在虚拟时代中诞生出华为那样一开始就沉心静气搞底层研究、从来不只靠商业这一条腿走路、最终能够和欧美巨头一较高下的企业,似乎有些不大现实。
但愿更多的从业者,都能保持创业或投身虚拟现实之时的那一份初心!
《魔兽世界》大电影等了十年,终于就要上映了,而虚拟现实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注:
写文不易,喜欢请订阅分享; 想看更多,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ugle9527”。
3500个瑞典人在体内植入芯片,为了方便买门票、 火车票
“芯片注射器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滑动,操作人员按下注射钮,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一个赛博格诞生。”
这个看似只发生在科幻小说的情节已经成为现实。
2015 年至今已有 3500 名瑞典人选择在体内植入芯片,占瑞典人口 0.035%。它跟一粒米大小差不多,可以用来付火车票、刷门禁、支付某些印表机和贩卖机费用。
人们享受芯片带来的便利性而愿意承担个人资料泄露风险。
28 岁的芯片使用者 Ulrika Celsing 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来,这个芯片已经成为她的电子钱包,代替各种健身房卡、信用卡。
她在瑞典的媒体代理商 Mindshare 工作,进公司的时候只要在小盒子前挥挥手,门禁就会解除。
Celsing 的公司为了让所有员工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福利”,还举办了个免费芯片注射小派对。
Celsing 称注射过程就像被轻轻叮了一下,不是很痛。她现在每天都会用到这个技术,而她并不担心资料被黑客侵入或其他监控问题。
“我不觉得现有的科技厉害到可以骇进芯片里。”
“但我未来有可能重新考虑这件事,到时候我可以再把它拿出来。”
Biohax 人员植入芯片的过程。(图片来源:Biohax)
这件事在瑞典几乎没有引起太大争议。一些媒体认为瑞典公民已经很习惯个人数据共享。瑞典至今人口也才临近 1000 万而已,3500 人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瑞典的社会福利系统登记了许多隐私资料。只要打一通电话给税务单位,人们就能查到他人的薪水。传一封简讯就能知道某个车牌号的主人姓名和居住城市。
提供芯片植入服务的瑞典公司 Biohax International 在 2015 年的一个科技展会上推销装置,意外吸引瑞典国家铁路公司 SJ 成为客户。后者在一年内开通了 130 个芯片植入者的火车订票服务。
Biohax 的 CEO Jowan ?sterlund 表示目前尚未有国家对人体芯片使用制定法规。他坚持,不到两分钟的植入过程,比打耳洞还安全。
芯片采用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被广泛用在护照、图书馆证、汽车钥匙和宠物电子身份证上。
宠物主们自 2000 年开始就被宣导要为自己的猫狗植入芯片,上面会记载出生和检疫信息。美国兽医医疗基金认为这能增加走失宠物找回来的几率。但他们也补充道,过去曾有因植入方法不对而引发猫狗四肢无力的状况。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2004 年准许 RFID 芯片被用作电子病历卡。医生扫一下就可以快速知道病患状况。FDA 称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其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但还是在网站上呼吁大家:及时报告不良事件能帮助 FDA 了解 RFID 的相关风险。
另外,使用 RFID 的一批心脏起搏器 —— 被植入病人胸腔内,并用电线接入心脏以维持心脏正常跳动 —— 今年才被 FDA 召回,因为其存在安全漏洞,可能遭到黑客攻击。
上述种种潜在问题也没能阻碍 Biohax 将这种芯片融入日常生活里。
在瑞典,人们相信科技能带来正面的改变。
过去二十年里,瑞典政府投资大量技术基础设施。瑞典经济主要仰赖数字产品出口、数字服务和数字技术创新。Skype 和 Spotify 都是在瑞典成立。
这样的社会背景滋养了瑞典的“生物黑客”(biohacking)文化 —— 就像电脑黑客破解电脑,生物黑客破解生物体。
生物黑客分大量派别,而瑞典人多为其中的“跨人类主义”一派。他们相信通过增强和改善人体,可以超越生物界限,未来才能跟人工智能竞争。
Biohax 的 CEO Jowan ?sterlund 就是被类似概念的 1995 年科幻电影Johnny Mnemonic启发。基努·里维斯饰演的主角尊尼用自己的大脑为客户运输机密资料。?sterlund 在 USA Today 的采访说:“从此之后我就一直想做这个。”
电影捍卫机密
在瑞典,一些企业对 Biohax 的服务非常感兴趣,它们将其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
新创孵化器Epicenter是最早的领头羊, 2015 年开始他们每月举办“免费芯片植入派对”。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部分员工却跃跃欲试。毕竟,植入芯片需要花费约 300 美金,而公司把这笔费用都包了。Biohax 对员工们的宣传说词大概是:“你永远也不可能弄丢这个芯片。它也永远不可能没电!”
Epicenter 2000 个员工和孵化器成员里,约 150 人植入了芯片。
Epicenter 的 CEO Patrick Mesterton 认为芯片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便利性。大家挥挥手就能开门、使用印表机,还有买冰沙。
去年 8 月份,威斯康辛州的公司 32M 成为美国第一个为员工提供芯片植入服务的企业,他们同样办了个芯片派对,吸引了 41 位员工自愿注射芯片,占总员工人数近一半。
32M 副总裁Anthony Danna:“这是一个很好的能站在科技前沿的机会。”因为芯片能节省员工的时间,他们再也不需要用门禁卡或钱包。
看来,现代人连伸手拿钱包或门禁卡的时间都不能浪费。
内华达州的一位立法者正在推动禁止 RFID 芯片植入人体的法规,因为芯片上并没有保护数据资料的措施,有心人可以骇进芯片里窃取资料。
该芯片记载的数据包括一个员工多常进办公室、上下班时间、他们买了什么。虽然手机跟门禁卡也都能记录这些信息,但芯片无法随时随地剥离身体。
瑞典一位微生物学家 Ben Libberton 在接受采访时警告,这个芯片除了可能造成感染或者免疫系统的排斥之外,最大的风险在于里面储存的数据。
Libberton 说:“从概念上讲,它可以获得你的健康状况、你现在人在哪、你是否正在上厕所等等的信息。而我们不一定会知道哪些资料正在被搜集?又是谁在分享他们?”
对此,Biohax 的 CEO ?sterlund 表示目前这款 RFID 芯片的体积还没办法容纳 GPS 追踪器(但技术上未来可能可以做到),这也不是 Biohax 的本意。他相信把资料都存在身上,人们就能更好地利用它们。
相关问答
麻烦老铁们 帮个忙呗,有名的大法价格贵吗,大法服务体验好...
[回答]按照往年华为国外的价格比国内贵。你是要用MATE20pro给它充电么!这个人是自研的liteos,上面的应用数量堪忧。同理,没有感光芯片的华为p20promat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