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也驾驭不了的芯片:手机处理器厂商消亡史
来源:内容来自「歪睿老哥」,谢谢。
这一刻,一个手机处理器离你的手心只有0.5公分。 虽然你看不到它,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你就会了解它实际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最懂你的芯片。 因为你看完这篇《大话手机处理器》。 虽然我本人写过无数篇的介绍的芯片的文章,但是我认为这篇是最费劲的。 01 当前国内芯片行业创业一片繁盛,各种初创公司层出不穷。 例如DPU赛道,GPU赛道,AI赛道,CPU赛道都是一群公司在搞。 但是没有哪个初创公司敢挑战手机处理器芯片,有手机大厂造芯也是也先从从做小芯片开始。 2019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在14亿台,这背后是14亿个手机处理器。 这是个千亿人民币以上的生意。 一方面是巨大的出货量,另一方面玩家很少。 这就是扭曲的现实。 现有的几个手机SOC厂商。 苹果A系列,三星的Exynos系列,华为的麒麟,高通骁龙,联发科,紫光展锐。 其他人去那里了? 原因很简单,手机处理器芯片的难度非常之大,足以挡住如此之火的芯片创业风潮。 可能了解的会说,手机处理器不就是买了一堆IP,然后组合到一起。 攒个芯片,还有优越感了? 手机处理器芯片,其实不仅仅是处理器,又可以称为手机SOC芯片,这个SOC的意思是片上系统的意思。System On Chip。 SOC这个词更加准确描述了手机处理器芯片功能,这是一个SYSTEM系统。包括CPU,GPU,DSP,ISP,4G/5G基带,NPU,WIFI,蓝牙,GPS北斗,显示系统等等。 就这,华少一口气也说不完。 这个系统为什么这么复杂,还需要从手机处理器发展谈起。 02 如果说苹果是智能手机时代的王者,那么功能机时代的王者就是诺基亚。 功能机时代提供手机SOC芯片最著名厂商就是TI(德州仪器)。 TI(德州仪器)是一家老牌的芯片设计厂商。 提起TI,你肯定就不困了。 因为这个公司和集成电路芯片密切相关,其本身就是一部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 1954年,TI生产了全球第一个晶体管,1958年,TI发明了全球第一块集成电路。1982年TI发布了全球第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那么国内做数字信号处理的工程师和厂商,谁没有用过TI的芯片。 没有用过就不敢称做过数字信号处理。 TI后来发布了手机处理器OMAP系列, 这是是一个经典的应用处理器。 这个处理器第一个提出了异构的概念,就是DSP+ARM处理器。 这种处理器结构一下赢得了手机厂商的青睐,因为可以处理各种无线通信的数字信号处理业务,保证通话的质量,毕竟功能机时代的手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打电话。 瞄准核心诉求,TI的DSP能力谁能匹敌。 2004年底诺基亚推出其第一款Series60平台手机—6630时,用的就是TI公司的杰作—OMAP1710。 OMAP1710当中包含的程序处理器型号为ARM926,最大工作频率可以达到 220MHz,与此同时, ARM926的一级缓存已经提升为32KB,达到了前一代处理器的2倍,依旧支持JAVA硬件加速,因此TI宣称OMAP1710比前一代处理器又有了40%的性能提升。 OMAP1710采用了Low-voltage 低电压技术,制程的减小也就意味着工作电压的下降,而普通待机状态下的耗电量仅为10mAh,可谓节能高手。*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2747内容,欢迎关注。
★ASML到底卖了多少EUV光刻机
★“围攻”安森美
★台积电出新招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芯片|存储|MLCC|英伟达|模拟芯片
TI 第二代雷达芯片深度剖析
车载雷达是高级辅助驾驶(ADAS), 无人驾驶核心传感器之一,而车载雷达芯片是车载雷达的核心,如今高度集成(MMIC + DSP/MCU)的车规级芯片为雷达小型化,高可靠性与稳定性,低成本提供关键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期,TI公司正式上线下一代车规级高性能车载雷达芯片,AWR2944 ,同时发布与之配套的SDK,mmwave_mcuplus_sdk_04_02_00_01,参考设计工具箱toolbox, mmwave_automotive_toolbox_3_5_0,以及demo参考板 AWR2944 EVM,那么这次发布带来哪些调整与升级,代表TI公司哪些雷达芯片产品设计思路,可能会对车载雷达行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来个deep dive。
AWR2944 TI定义为第二代车规级高性能车载雷达芯片,目前处于Preview阶段。也就是可以提供芯片样品或者可供评估的demo板,未正式规模量产。
▲ AWR2944
先来个关键点Device Overview
AWR2944依旧是祖传45nm RFCMOS工艺,支持76-81GHz频段,最高5GHz带宽。同时芯片支持4Tx4Rx,这也是TI迄今为止单芯片收发天线数目最多的芯片;相位噪声控制较之前的AWR1xxx系列略有提升,达到 -96 dBc/Hz [76 to 77 GHz]以及-95 dBc/Hz [76 to 81 GHz](Phase Noise @ 1MHz);全新发射端移相器;DSS集成自家DSP,只不过型号由之前的C674x,调整为C66x。MSS中的处理器由ARM R4F升级为ARM R5F,硬件加速器(HWA)升级为2.0;片上RAM提升至4MB;首次集成硬件安全模块(Hardware Security Module,HSM),HSM本身主要由一个可编程的ARM Cortex M4核构成,此外,还对boot加入认证及加密机制(Secure authenticated and encrypted boot support)以及支持加密HWA,进一步加强雷达硬件安全;车载通信接口方面,2路CAN全部调整为CAN-FD,并首次支持百兆以太网(10/100 Mbps RGMII/RMII/MII Ethernet);ADC采样率37.5Msps,通道数提升至9路,UART提升至4路,新增CSI2 Rx interface用于采集数据回放;接收端TI抛弃了上一代普遍采用的I/Q正交混频结构,采用I路混频结构(如下图)▲ Receive Subsystem (Per Channel)
硬件架构如下图,AWR2944依旧是清晰的模块设计,前面介绍的各种调整与升级基本一目了然。我也放了AWR1843 的框图,大家方便对比。
▲ Functional Block Diagram(AWR2944)
▲ Functional Block Diagram(AWR1843)
由此可见,作为第二代高性能雷达芯片,AWR2944调整升级的地方确实还蛮多。但是参数功能终究只是表面,我们还得看看这些调整升级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我在“下一代角雷达-从SRR600说起”介绍过Conti下一代角雷达样态,在大FoV条件下实现远距离目标高精度感知是基本要求,这对雷达测距性能,角度FoV,分辨率及精度提出新挑战。
2944较前代又多集成一路发送通道,以实现更高角度分辨率及精度,同时也为更多复杂天线布局设计提供芯片层面支持。
通常远距离感知主要由天线设计解决,相对聚焦的波束测得更远,同时压缩了FoV,在大FoV条件下实现远距离测距是比较困难的,一种途径就是多天线同时发送,比如4路天线同时发射,叠加的宽波束能够在保证宽FoV条件下,距离测得更远。但同发的问题在于接收端对叠加的波束可靠分离较为困难。2944采用了全新的DDM-MIMO通道分离方案(下文会详述),在同发的基础上实现可靠的通道分离,基本实现大FoV条件下远距离目标高精度感知。并且这一切几乎全由硬件加速器实现(只有部分少量计算由DSP介入),因此TI 将HWA顺势升级为2.0。
同时提高RAM容量以平衡通道数提升以及算法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内存开销增大。以太网接口的加入也是应对雷达输出点云等数据量提升问题。
1代芯片中,打头阵的是1642,DSP是绝对的计算 核心,用于几乎全部的信号处理及数据处理任务。MCU基本只用于配置 ,控制 及管理 等,这是TI对ARM MCU的基本定位。所以MSS及DSS的处理方式并不平衡,用TI的原话就是
In most use cases the MSS is defined as a control domain while the DSS actually executes the DPC.
*/ti/mmwave_mcuplus_sdk_04_02_00_01/mmwave_mcuplus_sdk_04_02_00_01/ti/control/dpm/docs/doxygen/html/index.html
而到了第2代,打头阵的2944中,DSP地位被相当弱化,耗时耗力的信号处理部分基本由HWA代劳,事实上,只要你愿意,整个RSP处理链路皆由HWA实现,TI也希望你多多使用HWA,也因此调低了DSP规格,C66x处理频率只有360MHz,远低于上代C67x的600MHz。并且ARM也被加强,不仅用于配置及控制,也用于上层数据处理,比如tracking,classification也可由ARM处理,进一步分担了DSP的处理任务,这是DSP规格下降的理由。
这样的变化喜忧参半,文末再叙。
虽然2944调整升级丰富,带来全新雷达体验,但由于DSP规格降低,以及接收端单路混频方案ADC数量降低等因素, 2944芯片成本不会提高很多。
软件及demo参考设计方面
TI提供了适配2944的SDK及Toolbox。
Toolbox中包含满足NCAP R79功能需求的2944参考设计,支持BSD, FCTA,LCA等。demo实现水平FoV ±80°下200m测距,角度分辨率9.5°。比较有意思的是,TI在reference design 的feature栏中加入了这么一句值得玩味的话:Builds customer confidence on mmWave device capabilities ,看来毫米波雷达还是比较卑微啊。
▲ AWR2944 EVM
EVM与DCA1000结合提供raw data采集能力,为分析原始ADC数据提供支持。
Demo板天线MIMO布局等效阵为
▲ Virtual Antenna Array
天线频段覆盖76GHz至81GHz,增益13dBi, 3dB波束宽度水平±30°,俯仰±3°。6dB波束宽度水平±45°,俯仰±5°。
▲ Azimuth Radiation Pattern
▲ Elevation Radiation Pattern
TI在SDK 3.x之后设计了全新的SW Framework,引入DPC,DPM,DPU等概念,使得整个软件架构虽复杂但逻辑较为清晰,开发者能够快速上手开发。Framework不是本文重点,不再赘述,聊聊核心升级DDM-MIMO。
我在“4D雷达之MIMO通道”分离中讨论过,FDM,TDM,CDM等MIMO通道分离技术。与TDMA不同,FDMA可以实现同发,并利用发射端天线与频率偏移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通道分离方案。
其中FDM可以由下图简单总结:
(A) 如果各待分离通道之间的频率偏移量是多普勒分辨率的倍数,则是DDMA;
(B) 如果各待分离通道之间的频率偏移量是dechirp后信号带宽的倍数,则是RDMA;
(C) 如果各待分离通道之间的频率偏移量是最大拍频的倍数,则是BFD;
(D) 如果各待分离通道之间的频率偏移量是chirp带宽的倍数,则是FT-FDMA。
▲ MIMO channel separation
由此可见,DDM可以认为是FDM的一种情况。
▲ range-Doppler map(DDM)
TI实现的是 The empty-band DDMA,提供RangeProc DDMA DPU,以及Doppler DDMA DPU构成DDMA核心实现模块。我简单看了下TI 目前硬件实现的DDMA Demodulation,整体完成度还是可以的。
▲ DDMA principle
从DDMA modulation可见,DDM-MIMO对移相器要求很高,TI的移相器精度也需要仔细评估。
▲ Object Detection Data Path Processing Chain
不过DDMA也不是高枕无忧的方案,DDMA潜在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相位校准峰值混叠不均衡幅值下图为demo实测效果,其测距性能,点云密度,FoV等方面效果还可以,比1代确实有较大提升。希望能够“Builds customer confidence on mmWave device capabilities ”。
▲ 2944demo Test
小结
我们再上升一个台阶,分析TI 2944的发布可能会对车载雷达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若仅从技术角度分析雷达竞争力,最重要在于天线,MMIC,算法。芯片厂商提供MMIC,雷达厂商因天线及算法上的优势逐渐建立自身壁垒,而这一状态似乎慢慢发生变化。
1、 毫米波雷达正逐渐从“信号处理环节差异性”转向“数据处理环节差异性”,也即是对点云数据处理方式的差异性。TI倡导HWA的使用,将诸多先进信号处理算法固化,用户只需按需取用,信号处理算法正在被标准化,构建雷达底层标准品。
降低DSP的处理频率,提高ARM核心主频,一方面变相引导用户强化对HWA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均衡成本。TI也表示:
The Hardware Accelerator block (HWA 2.0) supplements the DSS and MSS by offloading common radar processing such as FFT, 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 (CFAR), scaling, and compression. This saves MIPS on the DSS and MSS, opening up resources for custom applications and higher level algorithms.
https://www.ti.com/lit/ds/symlink/awr2944.pdf?ts=1637431154585
雷达厂商的战场慢慢向数据处理,包括跟踪,目标分类,场景理解,边缘AI,数据融合等环节。
2、我始终认为信号处理才是毫米波雷达最迷人的地方。 这样的举措无疑导致,雷达厂商从ADC原始数据输出到雷达点云数据输出的所有中间环节掌控将越来越弱。降低RSP层灵活性。也会进一步降低了雷达技术门槛,打破原有雷达厂商部分技术壁垒。由此可见,芯片供应商对雷达厂商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芯片厂商顶层的“平权”策略进一步降低雷达厂商之间产品差异性,势必进入低价竞争。
至于后续雷达的升级方向,我觉得信号处理部分会在芯片厂商的影响下部分淡化,由HWA依旧会加强,RSP部分最终可能就是标准品,你需要怎么样的应用,配置下寄存器就好了,竞争可能越来越集中在上层数据处理,整合全新的AI Engine也是很有可能的,某种程度上,毫米波雷达除了频段,会越来越像激光雷达。
相关问答
Ti常见芯片有哪些?可以列举一些型号吗?
TI的芯片型号很多,涉及的功能领域也很广,如A/D转换器(TLCTLV549、TLV2543、TLC7135),D/A转换器(TLC5615、TLV5620)、运放(TLC2254、TLE2141、T...
ti模拟芯片指什么?
ti模拟芯片指由电阻、电容、晶体管组成,用于处理连续形式信号(如声音、光、温度等)的集成电路,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作为处理外界信号的第一关,...
ti的芯片有那几种啊?最好是单片机的?
德州仪器TI的芯片很广泛:其中普通的单片机就是MSP430系列,全部是16位单片机。这系列的单片机是目前最低功耗的单片机。MSP430F5xx基于闪存的MCU提供1.2...
DSP芯片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就是TI公司的TMS320系列的DSP芯片。TMS320系列DSP芯片分为TMS320C2XX系列、TMS320C2X/4x系列、TMS320C54X/55x系列和TM...
ti是什么意思单片机?
1."ti"是单片机的意思。2.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等功能,可以独立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用于控制和...
ti的芯片引脚氧化可以使用吗?
根据我的了解,TI的芯片引脚氧化是指芯片引脚表面出现氧化层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芯片引脚氧化会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甚至影响芯片的正常工作。因此,如果芯片...
请问除了TI公司的DM642芯片,还有什么比较好的芯片推荐吗?做图像处理的?
DM642是TI公司2003年推出的C6000系列DSP中的定点DSP,其核心是C6416型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只有TI公司能生产此型号的DSP,年代比较久远了,因此曾经用的人也很...
ti芯片怎么用在3d?
3D投影机主要采用TI的DLPLink技术,其原理是通过DMD芯片输出120MHz刷新率的画面,左右眼交替使用,使人眼形成3D的“错觉”。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对硬件的要求比...
TI的LM324芯片手册:LowSupplyCurrentDrainIndependentofSupp...
[最佳回答]与电源电压无关的低电源电流,即LM324的电源供电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并且较低,约0.8mA.这在LM324的年代算相当低的功耗,但现在LM324不算低功耗运放...
同为1080ti显卡,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品牌?显卡和芯片一样吗?
不管是哪种品牌的1080ti,其实内存的GPU核心都是英伟达的。哪怕强如华硕技嘉微星三大厂,也只是英伟达的打工仔,根本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同品牌的显卡比较,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