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的“小芯片”技术,能否帮助中国芯片“弯道超车”?|硅基世界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EN)
8月5日挂牌的三只半导体新股中,模拟芯片厂商中微半导体(688380.SS)首日涨幅高达82.11%,广立微(301095.SZ)涨幅达155.78%,存储芯片厂商江波龙(301308.SZ) 首日大涨77.83%。
截止周一(8日)开盘前,中芯国际港股上涨7.1%,中芯A股上涨4.4%;华虹半导体上涨5%;中证半导体ETF指数(CSI:H30184)则上涨6.8%,为四个月高位,一周内涨幅高达14.2%,创2020年7月以来的首次。
与此同时,一个半导体产业新的先进封装技术细分领域——Chiplet(小芯片,又称“芯粒”)近期备受机构投资者的关注。8月4日,阿里巴巴、英伟达宣布加入Chiplet生态的通用芯粒互连(UCIe)联盟;8月7日,国内芯片IP公司芯原股份(688521.SH)在财报中披露,其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批面向客户推出Chiplet商用产品的企业,基于此技术的5nm 系统级芯片(SoC)目前已流片成功。
不过,这项技术还存在争议。部分行业人士认为,Chiplet对中国解决先进芯片技术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市场换道超车重要技术路径之一。甚至8月6日有文章称Chiplet是“10年涨10倍的大机遇”。但清华大学专家却指出,Chiplet只是先进芯片制造工艺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品。
争议中的Chiplet
Chiplet是在摩尔定律趋缓下的半导体工艺发展方向之一,也是一种芯片“模块化”设计方法,还是异构集成的封装技术。
简单来说,Chiplet能将不同工艺节点、不同功能,甚至不同材质的Chiplet,如同搭积木一样,通过先进封装技术(如英特尔主推的EMIB、Foveros、Co-EMIB等封装技术)集成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级芯片(SoC),以平衡芯片计算性能与成本。
与传统的SoC方案相比,Chiplet模式具有设计灵活性、成本低、上市周期短三方面优势。
Chiplet最初是2015年,Marvell创始人周秀文在ISSCC 2015上提出MoChi(模块化芯片)架构概念,核心背景就是摩尔定律的放缓以及先进芯片设计成本越来越高。随后,AMD公司以实现性能、功耗和成本的平衡为目标,率先将Chiplet应用于商业产品中。
苹果Chiplet专利与M1 Ultra芯片
随后,科技巨头们也嗅到了Chiplet技术的商业化前景。今年3月苹果公司发布的自研M1 Ultra芯片,就是通过Chiplet封装方案,将两个M1 Max芯片互连,以实现更高的性能以及更经济的方案。而目前已有的Chiplet封装技术还包括Organic Substrates、台积电提出的Passive Interposer(2.5D) 以及英特尔提出的Silicon Bridges等。
根据调研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Chiplet处理器芯片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8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9倍。到2035年,全球Chiplet芯片市场规模将有望扩大到57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近10倍。
基于Chiplet的系统芯片示意图(来源:IEEE会议)
“(Chiplet)解决7nm、5nm及以下工艺中,性能与成本的平衡,能降低较大规模芯片的设计时间和风险。”芯原股份CEO戴伟民在2020年世界计算机大会上表示。
对于中国来说,Chiplet技术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它可以在降低成本下,实现不同工艺节点的芯片产品搭配,并通过添加或删除Chiplet,来创建具有不同功能集的不同产品。
比如,一颗芯片内部包含存储、通信和NPU(神经网络处理器)模块,它可以搭配28nm、14nm、7nm不同节点,中间由I/O die互连,从而创造出与7nm芯片一样的性能和作用,这有助于减少美国对先进技术封锁的影响。
戴伟民在今年6月的一场线上会议中表示,Chiplet技术能使中国构建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核心的中央处理器 (CPU) 和图形处理器 (GPU) 的“战略库存”。
“Chiplet对中国解决(先进芯片技术)瓶颈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技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囤积Chiplet处理器芯片,以便在后期需要时使用它们来生产更强大的处理器。”戴伟民表示。
中国计算机互连技术联盟(CCITA)秘书长、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郝沁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可以采用28nm成熟工艺的芯片,通过Chiplet封装方式,使其性能和功能接近16nm甚至7nm工艺的芯片性能。
在国内, 华为海思半导体是最早研究Chiplet技术的公司之一。随后包括芯片IP公司芯原股份、国内芯片封装龙头企业长电科技(600584.SH) 、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企业,都在发力Chiplet技术。根据中国证券报的统计,A股中布局Chiplet的概念股有8只。
8月5日,长电科技表示,2021年公司推出了支持Chiplet技术的扇出型封装解决方案;芯原股份则表示,其计划于2022年至2023年,继续推进高端应用处理器平台Chiplet方案的迭代研发工作,并通过客户合作项目、产业投资等,持续推进Chiplet在平板电脑、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等领域的产业化落地进程。
不过,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却认为,Chiplet处理器芯片是先进制造工艺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品。“其目标还是在成本可控情况下的异质集成。”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也表示,Chiplet不是先进芯片制造的替代品,但它们可能有助于中国建立“战略缓冲区”,提高本地的性能和计算能力,以制造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
综合考虑成本、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魏少军认为,Chiplet技术最大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计算逻辑与DRAM(动态随机存储)集成、手机领域通过Chiplet将多颗芯粒集成以节省体积、以及汽车、工业控制、物联网等领域。
Chiplet技术的关键标准和接口方面,中国是追赶者。 今年3月2日,英特尔联合AMD、Arm、谷歌云、高通、Meta、微软、三星、台积电、日月光这10家半导体产业上下游企业组成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国际产业联盟,意欲推动Chiplet互联标准规范化、共建开放生态。目前包括阿里、芯原股份、芯耀辉等国内企业也都加入其中。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封装中心副主任王启东表示,Chiplet还有一些技术障碍需要克服。比如封装14nm节点芯片以执行7nm芯片功能,可能会增加40%的功耗。“即使我们能找到技术解决方案,另一个挑战是如何控制成本。我认为现在没有人对此非常清楚。”
魏少军认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体上还处在追赶的过程中,Chiplet的出现并不能带来这一态势的根本改变。不过,中国企业可以借助Chiplet更快地发展应用,促使其向标准芯粒方向转型。
内忧外患下的关键时刻
“中国半导体的发展正面临非常关键的时刻,可以用外忧内患两方面来解释。”8月5日,魏少军以线上视频方式表示,以美国和西方对中国的打压作为重要的标志,外部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国内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发展也正进入一个关键时刻。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中国芯片设计产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长期受到边缘化威胁,据中国半导体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在2020年总数量已达到2218家,但真正有市场影响力和生态话语权的企业凤毛麟角。
随着全球通货膨胀、俄乌冲突、国内疫情、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等,整体的市场需求出现萎缩,全球半导体产业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6月份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3.3%,低于5月份的18%。这是连续第6个月增速放缓,也是自2018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调研机构Gartner表示,从长远来看,芯片销售的增长速度远低于预期,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在进入疲软期,并将持续到2023年,届时半导体收入预计将下降2.5%。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经济前景迅速恶化,芯片销售也随之放缓。
芯片销售与全球经济走势关系(来源:SIA、世界银行)
“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将面临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临界点。” 上述文章认为,中国需要利用市场优势来发展芯片设计,尤其是模拟芯片和功率半导体等具有发展机遇的领域,并且提升本土软件生态系统培育能力,将国内芯片企业集中一起构建中国产业。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总营收更是在2021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8.2%,达到了10458.3亿元。但同时,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的1/3。
对于内忧外患下的关键时刻,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正处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大变革阶段,一方面在各国加大政策补贴背景下,产能扩张持续加码,扩产潮下设备企业受益显著;另一方面在施加外部限制背景下,供应链安全得到重点关注,本土设备材料零部件供应商更多承接本土需求,获得持续份额提升。
“有望加速国产设备、零部件的研发、验证,建议关注国产化趋势下设备、零部件的发展机遇。”中信证券表示。(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仅靠小芯片技术,撑不起中国芯的未来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工艺是3nm,而在3m之后还有2nm,1nm,绝大多数的专业人士认为,硅基芯片的工艺极限可能就在1nm,想要再往下研发,可能不太现实了。
接下来工艺还想再提升,可能得换材料,换另外的技术,反正EUV光刻这种技术,硅基这种芯片,应该到1nm就是极限。
事实上,大家都已经看到这个现实了,因为现在工艺进步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也无法遵循摩尔定律在走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hiplet(小芯片或芯粒)技术成为了大家的一个重点,甚至也成为业界、学术界、政策界的统一共识,大家认为“后摩尔时代”,Chiplet技术才是未来。
特别是中国目前在被卡脖子,先进工艺暂时无法前进,Chiplet技术或者还是破除或者缓解“卡脖子”难题,是中国芯的未来。
因为Chiplet本身是一种不受限于晶体管制程,将各种工艺、各种结构的芯片进行异质整合的先进封装技术,而很多不同的小芯片封装在一起,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更高的性能,从而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成熟工艺的芯片,也能媲美先进工艺的芯片,这样就不那么急需先进制程了。
不仅如此,Chiplet还将影响EDA厂商、晶圆制造和封装公司、芯粒IP供应商、Chiplet产品及系统设计公司到Fabless设计厂商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会重塑产业链,所以这是中国芯的机会, 更是未来。
不过,我认为Chiplet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破除或者缓解“卡脖子”难题,但却撑不起中国芯的未来。
其实非常简单,小芯片技术还是需要把各种芯片封装在一起的,而这些小芯片本身,还是有工艺制程的,制程还是能够决定最终的性能或功能的。
举个例子,就算真的几块14nm的芯片小芯片封装在一起,可以媲美3nm的芯片,但如果别人同样用几块3nm的小芯片,封装在一起呢,当然就秒杀了这14nm工艺的小芯片了。
所以最终,还得落实到工艺上来,因为你用14nm的芯片技术来搞小芯片,别人用3nm的工艺技术来搞小芯片,那么这中间的差距就会更大了。
所以,对于工艺的追求,一定是芯片产业绕不过去的坎,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最终跨过去。
相关问答
芯片越小技术越先进吗?
芯片不是体积越小越先进的,芯片好不好主要是看芯片的架构,芯片制程,还有缓存,架构决定芯片里电路的参与率,电路参与率越高,性能也越好。芯片制程决定电路...
芯片技术可以自学吗?
不可以的吧内容太复杂了芯片技术是一项新兴产业,主要分有基因芯片技术、倒装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组织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DNA芯...
中国的芯片技术现在是怎样的水平?-ZOL问答
还需要多久能摆脱国外的技术封锁?讨论回答(3)中国超算的芯片还是很牛的,目前最快的那台超算据说就是用的国产CPU!台式机CPU由于专利限制,估计很难有突破。这...
1nm芯片技术有什么用?
芯片技术目前是以西方引领的技术指标为主的,其遵循摩尔定律,也就是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就会翻一倍,其性能也会增长一倍,按照这一理论,芯片制程...
当前有哪些可以远程控制的微型芯片自毁技术?
由VedGund带领的这支研究团队,打造了一片带有聚碳酸酯外壳的一种二氧化硅芯片。在蒸发测试后,其仅留下了125微米厚的聚碳酸酯外壳。在壳体内部,填充了...
量子技术制造芯片可以吗?
量子技术制造芯片可以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这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实在是太不给力了,这么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说明白。这里我给您做出非常肯定的回答——目前所...
广州电动车白牌的芯片是什么技术?
广州电动车白牌的芯片采用的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芯片存储了电动车的相关信息,如车架号、电池容量等。当电动车经过合法停车位或充电站时,RFID芯片...
芯片制约半导体发展,能否弯道超车,绕过芯片,利用智能化云计算?
弯道超车有可能,但芯片是绕不过的。智能云计算归根结底,还是靠芯片在计算。智能云计算我们先来看一下云计算是什么: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通过网络...
芯片制造除了用光刻机,还有其他的替代设备吗?怎么样?
目前芯片制造是离不开光刻机的,光刻机就是芯片制造的灵魂,不可取代。而有些人说蚀刻机可以,我只能说他们根本没有搞清楚光刻机和蚀刻机的原理和区别。那为什么...
盈方微芯片还有技术优势吗?
现在它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盈方微芯片市场占有率不高。盈方微总股本8.17亿股,流通股本6.02亿股,每股收益0.007元。公司主营业务包含两大板块,一是集成电路芯...